现在买股票怎么开户: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有-无人机电池也疯狂!宁德、赣锋已开启“跨界混战”
代码 | 名称 | 当前价 | 涨跌幅 | 最高价 | 最低价 | 成交量(万) |
---|
随着低空经济、具身智能等新兴产业升温 ,锂电池的应用场景正从新能源汽车向无人机 、载人飞行器、机器人等领域拓展 。从时不时传出的合作消息来看,头部电池厂商似乎正在加速布局。宁德时代(300750.SZ)、亿纬锂能(300014.SZ) 、欣旺达(300207.SZ)、赣锋锂业(002460.SZ)等企业纷纷公开飞行器等电池产品,比亚迪(002594.SZ)也多次参与机器人初创公司融资。
对于电池厂商而言 ,这些新兴市场究竟有多大价值?比起应用场景更为模糊的机器人,低空经济或许是更具讨论价值的领域 。赣锋锂业有关人士告诉《华夏时报》记者,“飞行器在爬升阶段需要更高能量 ,因此需要高倍率电池,安全性更好的固态电池确实具有优势。 ”
电池开发整体节奏主要集中在动力电池厂商,高能量密度、高充放电倍率和高安全性一直被视为动力电池发展主线 ,而这也符合飞行器对电池的理想需求。鑫椤资讯高级研究员张金惠告诉记者,“锂电池新兴市场的核心点在于锂电池的进一步升级,特别是固态和半固态方向 。但真正的高性能无人机和匹配的高性能电池市场空间其实并不大。目前载人飞行器并不多,各家更多的是处于测试阶段 ,现在来看5—10年也难以成为量产货。”
无人机电池要求不高
2024年,低空经济指数跑赢大盘,2025年上半年在政策驱动下整体维持相对高位 。粤开证券指出 ,在低空制造环节,我国无人机具有领先优势,在应用运营环节则处于标杆场景打造 、示范试点建设的关键阶段 ,文旅、物流有望率先落地。2023年,我国低空经济规模约为5059.5亿元,增速为33.8% ,其中飞行器制造和运营服务占总规模的55%。目前,各地行动方案等相关政策中规划到2027年低空经济的产值规模为1.3万亿元。
低空经济航空器主要包括无人机,飞行速度在10—20米/秒 ,载重小于20千克,续航10—30千米;eVTOL,载2—5人或载物飞行器,可垂直起降 ,飞行速度低于60米/秒,载重200—500千克,续航30—200千米;以及通航飞机 ,如直升机等,其飞行速度和续航更强 。
无人机无疑是商业化最快的一个领域。张金惠告诉记者,这两年无人机市场增长显著 ,但更多是在军工上的爆发增长,私人消费和农业方面并没有爆发式增长。
2023年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达到1174.3亿元,其中 ,消费级无人机目前占全球74%的市场份额,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55%以上市场份额 。目前,如ATL(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)、蔚蓝锂芯(002245.SZ) 、珠海冠宇(688772.SH)等企业都是大疆的电池供应商。
珠海冠宇年报指出 ,2024年无人机电池营收同比增长了95.92%,这部分收入被统计在动力及储能产品内,合计营收超过9亿元,但具体占比未知。
欣旺达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,“公司从很多年前就开始做无人机锂电池 。根据客户对续航等性能的需求,具体产品不尽相同。从电池来讲没有太多特别之处,以前为硬壳电池 ,现在大多是软包电池。”
此前生产手机电池的厂商都是大疆等无人机企业的潜在供应商,据了解,我国无人机产量很高 ,但对电池的要求其实并不高,大部分与手机软包电池相似 。张金惠告诉记者,“无人机的性能各异 ,使用的电池类型各不相同。为了更轻,软包电池理论上更优,目前无人机也主要采用软包电池。目前 ,市场上的电池足以满足大疆小型无人机、农用无人机等设备需求,虽然可能无法达到理想性能,使用时可能需要在飞行半个小时后充电或更换电池 。 ”
机器人乃超前布局
同样火热的还有机器人和飞行器赛道。
2024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,全球来看 ,目前美国特斯拉、Figure AI、波士顿动力已成为国外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第一梯队,其1X 、Digit等欧美产品为第二梯队。这两年机器人赛道备受资方青睐,据中国信通院统计 ,Figure AI及波士顿动力均获50亿美元级投资。2014年至2024年第3季度,我国人形机器人企业投融资金额超过55亿美元 。
如今,机器人已在汽车工厂中执行搬运、分拣等工作。这吸引了一些跨界玩家入场 ,比如电池厂商。2025年7月,比亚迪宣布成立了“香港科技大学—比亚迪具身智能联合实验室”,将于未来数年投入数千万港元支持实验室运营 ,不过实验室主要是训练智能大模型和机器人交互相关的内容,合作内容亦涉及无人驾驶方向 。
同为新能源行业龙头,宁德时代早在2022年就与上海交通大学建立合作关系 ,并研发机器人。2025年,宁德时代多次出手,且更偏向工业机器人及零部件领域,投资目标包括银河通用机器人、维他动力 、富临精工(300432.SZ)。
虽然目前人形机器人的发布价格高达几十万至数百万元 ,但电池并非机器人的核心 。有电池业内人士认为,从电池角度来讲,目前机器人应用太过遥远 ,没有太多可以讨论之处。据了解,从成本角度来讲,电机和芯片才是重点。2024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 ,Figure AI公司2024年发布的Figure 02人形机器人采用2.25度电的电池组,一次充电可运行5个小时 。
电池占飞行器成本达60%
另一方面,头部电池厂商几乎在扎堆宣布和飞行器企业的合作 ,公布处于测试期的合作电池产品。
去年8月,宁德时代成为eVTOL公司峰飞航空的战略投资者,投资数亿美元。今年3月左右 ,中航工业的电动载人飞艇AS700D完成科研首飞,搭载了亿纬锂能为低空经济打造的高性能电池 。欣旺达有关人士告诉记者,“半固态电池未来有可能供应给飞行器,现在还在验证当中。”今年7月 ,赣锋锂业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,已推出适配低空飞行场景的固态电池解决方案,与知名无人机及eVTOL企业达成合作 ,样品进入适航认证流程。
eVTOL被看作是最有可能支撑城市空中交通这一大众市场的运载工具,不过产品认证相当严格且费时。研报显示,全部eVTOL概念产品数量有1000个 ,而实际进入型号合格证申请阶段的仅20家企业 。国内企业以亿航智能、峰飞航空、沃兰特 、沃飞长空等为代表。以亿航智能EH216-S航空器为例,2020年11月提交型号合格证申请到2023年10月获得,前后用时约3年。
2024年 ,亿航智能的营收同比增长287%,收入仅为4.54亿元 。据称,电池在216自动驾驶飞行器总运营成本中占比超过60%。
eVTOL目前仍在起步阶段 ,它带来的电池需求潜力能有多大?今年5月,欣旺达产品开发高级总监李臻公开表示,预计到2027年,“低空+文旅 ”或存在5000—10000架需求。
车用电池仍是主场
张金惠告诉记者 ,“如果想要载人,对于安全性、充放电倍率的要求会更高,只能往固态方向研发 ,现在更多的是圆柱三元电池 。因为飞机起落时的耗电量非常大,只有三元圆柱的高倍率充放电才能抗住起落时的需求。目前能够载人飞行器并不多,虽然名义上拿出半固态电池进行测试 ,但能飞行两三百公里已经很不容易了,现在离消费者花费两三百万购买一台载人飞行器的时代仍然遥远。”
飞行器关联的电池能量密度往往超过300瓦时/千克,至于更高的400瓦时/千克 ,技术难度就更大了 。同时,这些产品一般也标注了更高的充放电倍率,如10C甚至12C。这也意味着市面上没有批量的可用产品 ,包括宁德时代的凝聚态电池实际上也处于测试阶段,没有大规模批量稳定生产。
在张金惠看来,真正的高性能无人机和匹配的高性能电池的市场空间其实并不大,并且载人飞行器市场空间相对较小 ,电动飞机是一条更加遥远的路线,在安全性、飞行距离上要求更高,未来市场规模增长更慢 。由于市场量级并不大 ,相关企业目前在采购电池时处于被动状态,只能挑选市场上相对最合适的电池,而并非完全理想的适配电池。
从电池来讲 ,发展趋势主要是更高的能量密度 、更加安全、更快的充放电倍率。核心趋势是锂电池的进一步升级,特别是固态和半固态方向。虽然不愿缺席,但飞行器电池可能并非电池厂商的发展重心 。张金惠坦言 ,“真正有动力提升产品的是动力电池厂商,电池开发整体节奏也主要集中在动力电池厂商,而他们更多的是开发汽车动力电池 ,且专门开发无人机电池的成本非常高。对于所有电池厂商而言,如果有技术能够支撑载人飞行器,那么它可以直接下放到动力市场去大杀四方。”
发表评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说点什么吧~